聊聊三国——诸葛家族

发布于 2022-05-18  1844 次阅读


一、渊源

秦朝末年,陈胜率先起义,其麾下有一大将葛婴,有勇有谋,用兵如神。陈胜未称王时,葛婴遇见楚国后裔襄疆,为求正统,便拥襄疆为楚王,但随后便传来陈胜称王的消息。葛婴感到一臣不能事二主,杀掉襄疆,并随即返回陈县拜见陈胜报告此事。陈胜却因此怀恨在心,过后找了一个借口将葛婴杀害。
西汉文帝时,文帝为追录葛婴反抗暴秦的功劳,赐封葛婴孙子为诸县侯,并世居于诸县。葛氏感念文帝的恩情,将“葛”姓与地名合并改称“诸葛”。此便为“诸葛”一姓的来源。
汉元帝时期,出诸葛丰。诸葛丰德才兼备而直言敢谏,一度做到司隶校尉,终因得罪权贵与皇帝而被罢官死于家中。
东汉末年,出诸葛珪、诸葛玄,诸葛珪为泰山郡郡丞,诸葛玄为刘表属官。不久后,诸葛珪病故,诸葛玄前往徐州照顾诸葛玄之子诸葛瑾、诸葛亮、诸葛均以及两侄女时恰逢曹操攻城,于是带上侄子侄女投奔袁术。途中,与诸葛瑾走散。
后,诸葛玄将两个侄女嫁到蒯家(刘表心腹蒯良蒯越家族)以及庞家(庞统家族),成功使诸葛家与上流家族攀上关系。

二、蜀——诸葛亮家

诸葛玄死后,诸葛亮、诸葛均躬耕于南阳,诸葛亮与黄月英成亲,从此与荆州五大家族刘家(刘表家族)、黄家(黄承彦家族)、蒯家(蒯良蒯越家族)、蔡家(蔡瑁家族)、庞家(庞统家族)都有了亲戚关系。
后,诸葛亮出山,跟刘备定下了联孙抗曹、据荆吞益的三分天下的方针。然而,这个方针忽视了孙权的野心,使得后来造成了关羽被杀、联盟破裂的悲剧。诸葛亮出山后,先后完成了游说孙吴结盟、赤壁胜利、守备成都等功绩。
定军山一战后夺取汉中,此时蜀汉集团达到了顶峰。然而,刘关张三人开始了自我膨胀。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,却被东吴捅了一刀,丢掉荆州,败走麦城。紧接着曹操病亡、曹丕篡汉、刘备称帝,诸葛亮无可置疑地被任命为蜀汉丞相,却无力阻止刘备、张飞为关羽复仇。后来,张飞被部下暗杀,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,二十年的努力成果毁于一旦。白帝城托孤后,诸葛亮成为蜀汉实际上的最高统帅。
此时,蜀内忧外患,元气大伤。外有魏吴虎视眈眈,内有南蛮叛乱骚扰。而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才识和能力,将大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42岁,大局为重,修好东吴。
43岁,整理内政,赏罚分明。不久,政通人和,百废俱兴。
44岁,平定南蛮,为北伐打下基础。
46岁,上《出师表》,屯兵汉中。
47岁,开始北伐。年初收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县,收姜维。但随即马谡失街亭,不得不放弃三郡匆匆撤兵。年末,进攻陈仓,遭到守将郝昭的顽强抵抗。未果,班师途中斩杀前来追击的魏将王双。
48岁,第三次北伐,占据武都阴平二郡。
49岁,遭遇曹真伐蜀。胜利,曹真身死,从此对手换成最大的宿敌司马懿。
50岁,第四次北伐,围困祁山,射杀张郃。
51-52岁,修栈道,屯粮草。
53岁,第五次北伐。领兵十万进驻五丈原欲与司马懿决一死战,司马懿却坚守不出。此时的诸葛亮已经重病缠身,秋风袭来,彻骨生寒,“悠悠苍天,何薄于我”!溘然长逝。
我们评价丞相的一生,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。他是历朝历代争相追捧的对象,是忠君为国的典范。蜀汉,是一个浪漫的政权。白手起家,颠沛流离,如日中天,功败垂成。历史的车轮无情碾过,丞相却以他卓越的能力将蜀汉的国祚延续了近四十年。纵使一生所向以失败告终,他却用自己的公、忠、廉、能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人们心中,万世而长存。
杜甫有诗云:
“丞相祠堂何处寻,锦官城外柏森森。
映阶碧草自春色,隔叶黄鹂空好音。
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。
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。”

现在,让我们把目光转回蜀汉的诸葛家。
46岁那年,诸葛亮有了儿子诸葛瞻。
诸葛瞻才思敏捷,精通书画,年纪轻轻就凭借父荫成为了尚书台,掌管国事。然而,他既没有打仗的经验,又不足以像父亲那样出色地整理内政。作为诸葛亮唯一的儿子,他一辈子处在父亲的阴影之下,被民意和官场的洪流裹挟着成为蜀汉的最高长官。姜维连年北伐,耗费了大量国力,使得蜀汉政权雪上加霜。黄皓深受后主宠幸,祸乱朝政,诸葛瞻也未能将其铲除。邓艾伐蜀,诸葛瞻率军抵抗,严词拒绝了邓艾的招降,最终和其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。蜀汉灭亡后,其次子诸葛京搬到了河东,初任郿县县令,官至江州刺史。
“吾有三罪,未能除黄皓,制伯约,守国土。”

三、吴——诸葛瑾家

对诸葛瑾的评价是两个字:“无为”。
诸葛瑾在逃避战乱时与家人走散,孑然一身来到江东,遇到了孙权的姐夫弘咨。弘咨对诸葛瑾的才学感到惊奇,向孙权强烈推荐,孙权对诸葛瑾委以重用。
诸葛瑾虽然得到重用,但是从他26岁入仕一直到41岁,所任职的江东集团经历了赤壁之战、南征交州、合肥之战、濡须口之战、孙刘联姻等一系列大事,他连一个能够载入史册的重大主意都没有出过,也没有领导过一次战斗。
41岁,孙权派诸葛瑾出使成都向蜀汉要回荆州,但诸葛瑾除了跟弟弟诸葛亮谈笑风生之外并没有任何成果。
45岁,随吕蒙讨伐关羽,收回荆州。诸葛瑾仍旧没有什么作为,但是被封为宣城侯。
47岁,听说刘备要倾蜀国之力讨伐东吴,孙权想要求和。诸葛瑾写信给刘备,却触怒刘备,使得关系愈加不可收拾。
48岁,孙权称王。诸葛瑾被提拔为左将军、督公安,假节,封宛陵侯。诸葛瑾在曹丕伐吴的时候打了败仗,仍旧没有任何处罚。
52岁,诸葛瑾和孙权分兵两路攻打魏国重镇襄阳,两路都战败。诸葛瑾不仅没有受到处罚,甚至从左将军升为骠骑将军。
55岁,孙权称帝,诸葛瑾被封为大将军、左都护、领豫州牧。
62岁,孙权征魏,派陆逊和诸葛瑾去打襄阳。陆逊派出的探子被魏军抓获,诸葛瑾听了极为慌张,写信给陆逊欲退兵。陆逊镇定指挥,用计使得全军安然无恙。
68岁,孙权兵分四路伐魏,诸葛瑾和长子诸葛恪各率领其中的一路。魏国派出司马懿,将四路吴军全部击败。这一年,诸葛瑾去世。
纵观诸葛瑾这一生,可以说是未成一事,未挑一事。但是,在这之外,他能够完完全全地处理好与吴国各人的关系。虞翻因为狂放直率而被流放,只有诸葛瑾多次替他说情。吴郡太守朱治,在孙权毫无背景的时候推荐他出来做官,孙权平时对他很敬重,即使有不满意的地方也不好开口说他,心里感到十分憋屈。诸葛瑾揣摩到了领导的意图,又不敢公开明白地说出口,他就写了个剧本,内容是孙权怎么训斥朱治,朱治被训斥的心服口服。他不是一个能成事的人,但是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,却能让人如沐春风,广受欢迎。

诸葛恪作为诸葛瑾的长子,从小聪慧过人,“诸葛子瑜之驴”的故事更是为人们所熟知。与诸葛瑾相似,诸葛恪也是广为大家所欢迎。并且,诸葛恪成为太子孙登的核心班底,在后来孙登意外亡故后地位仍然无人可撼动。
31岁,诸葛恪用计平定山岳。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,诸葛恪凭借仅仅300骑兵立下大功。从此,诸葛恪在孙权心中的形象得到极大改观,成为了吴国的栋梁。
40岁,屯兵宛城的诸葛恪得到了魏国太傅司马懿来袭的消息,在孙权的命令下撤退。
42岁,诸葛恪得知陆逊对自己有意见,写信给陆逊,希望他不要求全责备,以大局为重。陆逊死后,诸葛恪升任大将军、荆州牧。
48岁,司马懿去世。孙权开始安排后事,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。同时,中书令孙弘兼任太子少傅。
49岁,在孙峻的帮助下,诸葛恪处死了阴谋政变的二号人物孙弘,并以太傅的身份成为东吴帝国的首席行政官。诸葛恪撤销了孙权设立的特务机构、免除老百姓拖欠的赋税、取消关税并迎击司马师的三路大军,取得东兴之战的大捷。吴帝孙亮进封诸葛恪为阳都侯,加封荆、扬州牧,督中外诸军事。
50岁,诸葛恪兴兵二十万与蜀将姜维联合攻魏。吴军攻合肥久攻不下,恰逢军中爆发瘟疫,无奈撤兵。兵败的诸葛恪无法接受自己输掉的事实,通令全军准备再次进攻魏国,目标竟然是青州和徐州。而他更是推卸责任,逆行倒施,引起众人记恨。最终,诸葛恪在宴会中被孙峻下毒杀死。
诸葛恪的长子因为卷入鲁王孙霸一党早已被诸葛恪亲手毒杀。次子、幼子、弟弟、外甥、外甥女也都被孙峻所杀。诸葛瑾家从此绝后。
诸葛恪此人,多年来常常为人笑骂。但是他的性格和家世决定了他最终无法有好下场,无需苛责。

四、魏——诸葛诞家

诸葛诞在兄弟得势之时并没有选择投奔,而是独自一人留在魏国打拼。他从县令做起,一路做到尚书郎和御史中丞兼任尚书。由于与皇亲国戚夏侯玄关系很好,在夏侯玄得罪了魏明帝的小舅子,并且议论朝政,抨击掌权者时,被魏明帝扣上沽名钓誉的罪名,一帮人全部被免职。
等到魏明帝驾崩,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。曹爽为了制衡司马懿的势力,将诸葛诞官复原职。后将诸葛诞派做扬州刺史、昭武将军。
高平陵之变,司马懿逆袭曹爽,曹爽集团尽灭。征东将军意图反抗司马懿,司马懿亲率大军平定。诸葛诞投靠司马懿。
司马懿去世,毌丘俭、文钦于寿春举兵,讨伐司马师,并试图联系诸葛诞,被诸葛诞告密给司马师。诸葛诞率部平叛,攻入寿春。毋丘俭死,文钦投吴。
诸葛诞势力日渐壮大,对司马氏构成了威胁。朝廷下诏升诸葛诞为司空并入朝赴职,诸葛诞不从并叛乱。诸葛诞联络吴国,得到文钦作为助力。司马昭亲自率兵讨伐诸葛诞,围困寿春。城内少粮,士气低落,诸葛诞与文钦不和而杀之。文钦之子文鸳、文虎大怒而投司马师。最终,司马师攻破寿春,诸葛诞死于乱军之中。
诸葛诞,此人得失心太重。他没有崇高的理想,也没有深明的大义。他是个俗人,一个身居高位的俗人。

五、后记

诸葛家族,是历史上绚烂的一笔。但是,最终的结局都令人扼腕。历史的车轮隆隆碾过,唯有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